欢迎光临~常州4188云顶集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 全国服务热线 :

15136626266

新闻资讯

2019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五)

8. 观察与思考

1. 对中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基本看法

1.1.“小丝束”与“大丝束”并非技术上的高低 ,而是商业驱动的不同品种

       制备小丝束与大丝束的技术有较大的不同 :从我国企业从事小丝束的研发过程看 ,3K是最容易的 ,到6K和12K难度就增加 。而48K或以上的大丝束甚至巨丝束 ,无论是聚合纺丝 ,还是氧化碳化 ,主要由于高通量 ,就带来很多复杂的技术与工程问题 。企业选择大丝束品种重要的目标是追求低成本和大规模工业应用 ,这仅仅是一种商业的考虑 ,与技术高低没有任何关系 。这个道理 ,就如同汽车行业的“法拉利”与“大众” ,各具商业优势的品种而已 ,不存在高低之分 。

       数十年来 ,我国碳纤维跟随日本企业(尤其东丽)的技术路线 ,在小丝束制备上 ,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然而对于大丝束的制备 ,总体系统技术层面 ,我国还基本还是“门外汉” ,尚有大量的装备及工程方面缺乏经验 。而市场的需求是汹涌的 ,4188云顶集团应奋力发展大丝束制备系统技术 。

       对于航空航天的市场 ,性能是首要因素 ;对于大多数碳纤维传统民用市场(包括民用航空航天) ,性价比成为首要因素 ;对于大规模需求的前景市场 ,比如风电 、汽车 、轨道交通 ,价格是首要因素 。这三类应用代表三种商业驱动模式 ,一定会催生出各具商业价值的碳纤维品种 。只有4188云顶集团的碳纤维产业能分别满足上述三类市场的需求 ,形成各自规则的商业生态 ,4188云顶集团的产业才能走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小 、散 、乱” ,貌似产能过剩的被动局面。中国的碳纤维企业的发展 ,一定要克服“抄作业”的毛病 ,看到某家的某个产品效益好 ,就一窝蜂上去干成“白菜价” ,这种貌似自由市场竞争的行为 ,本质是一个“郊区农贸市场”的认知水平 ,形成自己独特的模式与效益 ,行业共荣 ,才是正道 !

1.2.低成本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 ,大丝束只是选项
       

       碳纤维的低成本技术系统 ,主要包括 :A. 新型碳纤维前驱体化合物的开发,B. 碳化结构形成机理及制备技术 ,C. 改良的制备技术 ,D. 工程及工业技术 ,E.复合材料制造工艺及应用技术 。

       新型碳纤维前驱体化合物的开发:日本NEDO在聚丙烯腈聚合时完成了热稳定化 ,原丝生产线出来的纤维是预氧丝 ,原料的替代方面 ,主要思路有沥青 、聚烯烃及木质素等 ,目前并未有重大突破 。


       碳化结构形成机理及制备技术 :从丙烯腈到碳纤维的高效制备是当前的核心技术 ,目前的制备技术的能耗与排放巨大 ,基本是“杀敌一千 ,自损八百”的水平 。这就隐含着巨大的技术进步空间 。


       改良的制备技术 :主要是指提“束”(大丝束)与提“速”(高速) 。这些手段的用意是 :提高生产线的通量(产能)来摊薄成本 。这其中隐藏着一个重大的设定 :投入及增产的边际效益问题 ,等投入大于或等于增产效益时,这类改良技术就会停止 ,比如4米以上的宽幅碳化线的增产边际效益如何 ?还有待验证 。


       工程及工艺技术 :比如适应于接丝与连续生产的原丝包装 ,保证更长运行时间的排废技术 ,装备厂房公用工程的折旧成本 ,整线的节能耗降成本 ,工程建设周期成本 ,工艺 、操作及管理成本 ,产业链集成成本等 。这些工程技术对低成本的贡献巨大 。


       复合材料制造工艺及应用技术 :1996年美国先进民用飞机新材料专业委员会编制的《下一代民用运输机用的新材料》中提到“材料成本实际上仅占复合材料构件总成本的8%~10% ,开发下一代民用运输机工艺的一个基本准则是低成本制造的可能性委员会相信 ,在可预见的将来 ,发展趋势是不断开发低成本的制造工艺” 。复合材料制造工艺的低成本化 ,应用技术的低成本化 ,是碳纤维复合材扩大应用不可或缺的重大环节 。

       从上面的低成本技术系统中 ,可以发现 :A与B 无疑是底层技术 ,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了低成本的问题 ,这儿蕴藏着低成本技术的宝藏 ;而C中的“提束提速”是基于现有的底层技术上的改良选项 ;D装备 、工程及工艺技术是产业的保障 ,E. 复合材料制造工艺及应用技术让上述A-D的努力变成效益的出口 。

1.3.低成本技术是大小丝束共同需要的基础技术


       “低成本技术是高技术” ,低成本技术不是“粗制滥造” ,人类的任何科技产品 ,尤其是新材料 ,在其发展过程之中 ,通常会经历一场深刻的“低成本技术革命”的洗礼之后 ,方能广泛地造福人类 。低成本技术体系与生产要素价格的高低没有关系 ,是一个纯粹的技术行为 ;它是针对纤维制备过程中所有的成本要素的降低 ,这个降低过程并不是以牺牲性能与品质为代价的 ,而是通过技术手段的增效降本 ;低成本技术本质上是人类对碳纤维制备的科学机理的更深刻的认识 ,用更高效节能的方式实现同样或更高的目标 ,本身就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 。日本东丽在日本的工厂 ,其所有生产要素的成本均高于中国 ,尤其是人工 ,但东丽的制备成本相对国内是有优势的 ,其核心就在于东丽领先全球的“低成本技术” 。

1.4.低成本与高性能并非矛盾对立 ,协调统一是产业进步的重大方向

       当前 ,军品的超高价格只是短期的 、不可持续的行为 。国际上也有军品 ,比如波音公司 ,不光是民用飞机巨头 ,也承担了美国大量军机的生产 ,对于同一款碳纤维 ,不可能在同一家公司卖出天壤之别的价格 。超高价格的碳纤维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阶段性问题 ,如果4188云顶集团的先进武器远比美国的贵 ,这也对持续发展形成重大障碍 ,对于航空航天(无论军民) ,美国政府也多次提出“低成本”要求与战略 。

       目前 ,国际的干喷湿法的速度最高已经到600-700米/分 ,国内也达到了500米/分 ,速度的提升会带来成本的降低 ,并不影响纤维的高性能 ;同理 ,对于湿纺工艺 ,东丽公司对ZOLTEK的原丝生产线提速一倍 ,国内的一些企业可以实现250-300米/分的速度 ,对碳纤维的性能无不良影响 ,反而促进了性能的提升 ,速度本身不是性能与质量的负面因素 ,因为提速而带来的现有装置与技术的不匹配 ,才是真实的负面因素 。

1.5.催生低成本碳纤维的应用市场已经具备 ,这是中国赶超的良机

       中国的碳纤维市场有三大类 :

       一是航空航天市场(规模估计在每年1400吨) ,目前国内外大约有6-7家碳纤维厂服务于此 ,规模小 ,成本高 。


       二是体育器材等传统小丝束市场 ,2019年需求总量是22,640吨 ,进口12,140吨 ,国产10,500吨 ,其中 ,精功碳纤维与中复神鹰与占了80% ,两家企业处于微利水平 ,这个分市场是全球绝大部分企业的生存空间 ,竞争最为激烈 ,其他在此的中国碳纤维企业均是亏损 。


       三是以风电 、轨道交通等蓬勃兴起的工业应用市场 ,2019年的总需求13,800吨,进口12,800 ,国产1,000吨 。这个领域的国际对手是ZOLTEK 、SGL ,后来台塑及DOWAKSA加入 。

        如果用现有的国内技术去竞争第二个市场 ,结果必然是惨烈的 。第三个市场 ,国际上所有人 ,对这个工业应用的市场均看好。其中 ,不仅有“饥渴需求” ,更具有“暴涨”的潜能 ,是一个可以快速培养国际碳纤维巨头的好市场。到目前为止 ,中国只有精功碳纤维有涉足 ,国际竞争优势还未形成 。

1.6.低成本技术碳纤维企业可能会对小丝束传统市场重新洗牌

       民用小丝束的国际市场售价基本在15-24美元/公斤 ,近几年 ,大丝束的市场售价在13-14美元/公斤 。随着低成本创新技术的发展 ,大丝束售价有望达到10-12美元/公斤 ,如果用10美元的能力去打击15-24美元的市场 ,一定是惨不忍睹的局面 。

       东丽也是这么思考与做的 ,他们在收购了ZOLTEK 低成本大丝束技术之后 ,推出了Z600 ,就是用来清理上述第二市场的追兵 ,阻击不断蚕食他T700市场的竞争对手 。精功碳纤维也是采用了类似大丝束的思路来打小丝束市场 ,2019年成果斐然 。

1.7.国际上大丝束的高性能化有望被航空航天广泛采用


       4188云顶集团将拉伸性能接近T700的定义为高性能 ,目前 ,全球的高性能大丝束纤维牌号如下表 :

51.jpg

       腈纶稍作改造 ,可以作为大丝束原丝 ,如同ZOLTEK的做法 ,这类碳纤维实践证明是可以被工业应用认可的 ,可称之为“腈纶基因”思路 。世界还有一种存在 ,就是“原丝基因”的大丝束思路 ,采用原丝的精细化原则去建设 ,三菱与SGL就是这个做法 ,这个思路之下 ,高性能化是必然发展结果 。

       近几年 ,中国的薄型预浸料技术发展迅猛 ,30-50GSM预浸料 ,有些地方做成“白菜价”了 。48K以上大丝束做成绝大部分应用需要的克重预浸料并非难事 。德国SGL的大丝束预浸料已经开始在空客350上使用 。可以预测 :高性能大丝束会严重“侵入”航空航天市场 ,这对于要求成本的商用飞机 、通用飞机及无人机而言 ,无疑是个喜讯 。

2. 中国碳纤维战略发展思考

2.1. 碳纤维在整个产业链生态的战略地位需高度重视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个产业链生态 ,主要包括原材料(碳纤维与各类树脂) ,中间制品或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结构及应用 ,其中的战略重心是碳纤维 ,它是从源头决定了后续的一切 。或者说 ,任何没有碳纤维支撑的复合材料与应用均不可能成大气候 。这个结论有两层含义 :首先碳纤维企业会吞噬下游 、兼顾大量的中间制品与复合材料 ,缩短产业链 ,直接到应用 ,大量投资中间制品或复合材料的企业需要考虑这个趋势 ;第二层含义 :因为碳纤维制备的技术的复杂性与投资规模庞大 ,今天 ,他可能有求于市场与应用 ,但明天 ,他一定是王者 ,他是整个产业链及应用的游戏规则制定者 ,用户并非永远是上帝 。其中的道理类似于芯片对于电子行业的战略意义 。

2.2. 中国碳纤维产业的主要问题


       中国碳纤维产业解决了“从无到有” ,但普遍存在工业规模生产条件下的性能品质的稳定性差 ,成本高于国际水平 。“从有到优”具体的指标是什么 ?4188云顶集团认为是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可以步入世界强手之列 ,其中的具体路径是“稳质降本” 。

2.3. 中国碳纤维产业发展战略-三步走


       综合考虑全球的产业链生态的格局 ,我国碳纤维产业现阶段的主要课题是“降本增效” ,提升国际竞争优势 ,十多年来 ,我国碳纤维产业在提升性能方面 ,取得了巨大进步 ,今后几年的重点发展是“降本” 。基于这个认知 ,关于中国碳纤维的总体发展战略 ,4188云顶集团建议采用“三步走”思路与步骤 :第一步:“低成本大丝束” ,第二步 :“低成本高性能小丝束” ,第三步“低成本高性能大丝束” 。

       低成本大丝束-扩市场 :构建一个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制备技术平台 ,切入高增长工业应用碳纤维市场 。纤维性能在T300上下 ,根据不同的应用量身定制 。这个产品线可以进一步发展“巨丝束”(100K以上) ,进一步降低成本 ,扩大工业应用需求 。


       低成本高性能小丝束-强能力 :借鉴大丝束建立的低成本工程与工业体系 ,小丝束可以对自身的技术做一个有效的提升 ,获得国际竞争优势 ,清理市场与竞争对手 ,提升市场集中度 。


       低成本高性能大丝束-新特色 :借鉴小丝束的高性能传统优势 ,大丝束企业可先发展高强品种 ,强度超过4.9GPa ,进入传统碳纤维经典市场 ,抓住氢气瓶市场的巨大潜在需求 ;推进高强中模品种 ,对标T800 或T1100G(增加拉压比平衡与高韧) ,以性价比优势进入航空航天军工应用 ,实现高水平的军民融合 。

3.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建议

3.1.国家碳纤维科技发展战略急需前瞻布局下一代碳纤维技术


       国内碳纤维行业曾经有一种说法 ,该领域已无科学问题 ,只有工程问题 。然而同期 ,日本政府正在组织研发“新一代碳纤维技术” ,旨在成为10年后产业的新的技术体系 ,这个新一代技术的核心就是“低成本系统技术” 。多年来 ,4188云顶集团的科技发展思路是沿着东丽的T300 、T700 、T800 、T1000 、M40 、 M55 、M60J的产品系列去规划的 ,然而这些产品 ,东丽在1990年前就已经实现了产业化 。如果4188云顶集团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依然去尾随一个企业的40年前的产品发展路径,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4188云顶集团的科技战略急需从表面现象转移到底层技术层面 。

       碳纤维始终有两大类永恒的科学问题 ,第一是新型碳纤维前驱体化合物的开发 ,第二类是碳化结构形成机理及制备技术 。人类60年时间发展的碳纤维制备技术 ,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耗能 、高排放”产业 ,碳纤维的制备成本远远高于其他成熟材料 ,这难道就是碳纤维的必然吗 ?当然不是 ,仅仅从目前知晓的化学反应的计算 ,也不应该是如此“高耗能”的 ;从PAN基的替代品 ,就可以清楚 ,得率有办法提升的 ,从而实现“低排放” 。人类距离掌握碳纤维的本质 ,还有相当的距离 。碳纤维可以从“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去研究 ,列出一系列重大基础研究课题 。4188云顶集团需要集中力量解决“卡脖子”问题 ,更需要气闲神定地坚守在基础研究领域 。毕竟这么多年 ,除了“两弹一星” ,4188云顶集团在人类工业文明史上的痕迹是乏善可陈 。4188云顶集团应该回归到事物的本质规律 ,制定长期有效的科技政策 ,这才能让4188云顶集团为世界碳纤维工业文明奉献中国要素 。

       近20年中国狂飙猛进的产业发展以及对科学问题的盲目的轻视 ,已经裹挟了大量的科技人员 ,完全投身于并不见长的工程与产业建设 ,碳纤维基础科学研究能力正在退步与退化 。如此之下 ,产业的自主创新与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所以 ,4188云顶集团需要重新凝练基础科学问题 ,重新出发 。

      2019年 ,一些地方与企业在筹办“碳纤维复合材料国家创新中心” ,对于这个国家级别 、全行业的创新中心 ,国家的初衷是希望解决行业的共性科学技术及前沿课题 ,并为全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学技术支撑 。所以,组织形式上 ,应覆盖产业链生态绝大多数优质科技单位 ,鼓励有实力 、有国家责任的大型企业牵头并多做贡献 ;在投资结构上 ,建议用科技经费投入 ,非盈利模式 ;决策机制上 ,以科技问题为主导的理事会(聚集全国行业科技精英)决策机制 。

3.2. 国家产业发展规划要重视碳纤维装备的正向设计工作的推进


       碳纤维产业长期处于核心装备引进的模式中 ,经过十多年的产业实践 ,碳纤维企业发现 :国外的标准设备在工艺适配性方面有较多的不足 ,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设备较难满足企业自身的工艺创新需求 。从世界领先的碳纤维企业的经验看 ,他们更多地是采用自主设计装备 、委托加工 ,或者购买市场标准设备 、自行改造的模式 。依靠引进是不可能构建自身的核心技术的 。

       两三年前 ,国际环境有所变化 ,国际上对核心技术装备出口中国有收紧的趋势 ,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的核心装备也不例外 ,国家工信部推出了“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 ,提出 :“要把握大势 ,深刻认识促进重大短板装备创新突破的重要意义 ,把重大短板装备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 ,要凝心聚力 ,加强顶层设计 ,完善协同机制 ,切实推动新时代重大短板装备取得突破性进展” 。碳纤维行业由衷认同这样的远见卓识 !

       解决碳纤维的核心装备,4188云顶集团不赞成“装备国产化”的提法与思路 ,这其中隐含了“炒作业”的意味 。“照猫画虎”可能在简单制造业有用 ,对于复杂技术产业如碳纤维行业 ,远远不够解决问题 ,更难于匹配用户的工艺创新 。所以 ,4188云顶集团应该鼓励“正向设计”的思维 ,充分借鉴世界同行装备的经验基础之上 ,根据原理 、工艺 、操作维护 、工程等问题 ,正向设计更有价值的装备 。只要坚持走在“正向设计”的路上 ,创新成果产生是自然而然 。

3.3.中国碳纤维产业创造自身的应用生态环境


       所有碳纤维人 ,都非常羡慕波音 、空客对高性能纤维庞大的用量 ,都羡慕维斯塔斯对碳纤维巨大的用量 ,4188云顶集团都希望4188云顶集团能有自己的生态环境 。上海市科委一位领导曾表达过一个观点 :一家企业的事就自己解决 ,两家企业的事就合同解决 ,三家以上的事或行业共性的问题 ,就需要社会或政府来协调解决 。而碳纤维应用生态的建设 ,涉及多家企业的共同长远的利益 ,因为缺乏眼前利益的驱动 ,市场机制就很难发挥作用 ,这就是政府可以高瞻远瞩及大有可为的领域 。

我国碳纤维生态环境的建设非常有潜力


       新材料的采用是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的重要途径 。西方发达国家在不少领域,由于市场的不足 ,缺乏创新动力 。比如 :大型桥梁 、建筑与岛礁建筑结构 ;高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 ;大直径海上风电 ;陆上与海上油田开采设备 ;以燃料电池为首的新能源汽车等等领域 。中国依然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需要新材料去实现升级换代 。

全寿命周期轻量化价值的研究是应用的决策基础


       对于任何大规模碳纤维的应用前景 ,如果没有较好的轻量化价值的支撑 ,均会落空 。很多应用的轻量化价值是变化的曲线 ,比如汽车的节能减排的经济价值的评估 。碳纤维产业依然处于婴儿期,本身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针对工业规模应用的制备技术方面 。轻量化价值的上升与碳纤维的成本的降低曲线有交点 ,这个应用才有采用碳纤维的可能 。4188云顶集团整个社会要抑制“跟风口追热点”的浮躁冲动 ,平心静气地思考与分析机遇或是陷阱 。前几年 ,由于宝马公司的碳纤维汽车 ,引发了国内的科研热潮 ,其中冷静的声音完全被狂热给淹没了 。现在相关的项目 ,基本是萧条的状况 。4188云顶集团需要认真反思 ,避免重复错误的发生 。

碳纤维与应用在互动中实现成长与发展


       不同于传统的成熟材料的合作模式 ,碳纤维材料 ,应用单位的轻量化工作 ,均有一个成长与发展的过程 ,双方均应以动态的 、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合作 ,要在合作过程中促进各自的成长与发展 。这是国际上创新的基本规律 。等待碳纤维成熟后再去应用是错误的思维 ,在应用中去促进碳纤维的成熟才是正道 。“跟风口追热点”的另一面 ,就是“等待摘果子” 。这是4188云顶集团曾经的“后发优势”与成功经验 ,但西方的发明与创造跟不上4188云顶集团“摘果子”的速度了 ,好不容易有几个“果子” ,还高悬树尖 ,摘不了 。4188云顶集团只能自己“种果子”了 ,您能期盼一粒种子明天就硕果累累吗 ?你能看到一颗小树苗没有效益 ,就立即砍掉吗 ?在对一些机遇的冷静思考与分析之后 ,4188云顶集团就要坚定地走下去 ,应用单位与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企业 ,共同将这颗小树苗培养成参天大树 。

4.新冠肺炎疫情对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沉重打击全球经济 ,2020年全球经济大衰退已经是定局 ,衰退的程度很可能是史无前例 。几乎所有的产业都会不同程度被殃及 ,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 。

       从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端 ,从新冠肺炎疫情以来 ,就不断有坏消息传来 :波音关闭西雅图工厂 ,空客主力机型A320产能降低三分之二 ;众多汽车总装厂停摆 ;风电巨头纷纷关闭一些工厂 ;体育器材的海外订单取消…..这些应用端的急剧缩小 ,已经让碳纤维复合材料感受到寒意 ,今后几个月 ,4188云顶集团肯定会感受到严寒 。

       疫情无论持续多久 ,终究会消停 ,消停之后 ,4188云顶集团很可能会发现 :之前 ,4188云顶集团曾经熟悉与习惯的全球化可能已经悄然变质 。在全球化中 ,4188云顶集团已经习惯了 :只要4188云顶集团有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 ,4188云顶集团的产品就可以畅销世界的铁律 。然而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之前 ,4188云顶集团急需争取的是“配额”及“最惠国待遇” ,这些对效益的作用 ,远超“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并非国际经济中唯一发挥作用的铁律 ,如果国际关系复杂之后 ,“安全问题”可能会成为国际经济格局的首要因素 ,国家及产业安全的意义显然大于效益 。

       从2019年我国碳纤维应用重量的37,840吨 ,完全在国内形成复合材料 ,并在国内应用的大约有20,000吨 。其他的均是为国际产业链配套 ,或成品销往海外市场 ,其中国际产业链配套的典型就是风电碳梁 ,基本两头在外 。4188云顶集团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出口能力还非常弱小 ,2019出口大约2,000多吨中 ,多为来料或进料加工 。37,840吨的供应 ,进口有22,840吨 ,国产有12,000吨 。所以 ,总体上可以判断 :碳纤维产业是一半依靠海外 ,一半靠自己 。

       碳纤维产业的安全问题 ,首先从供应方面 ,无论是从原料 、技术及装备 ,4188云顶集团认为 ,国内已有保障产业安全的基础与条件 ,还需统筹布局 ,持续支撑 ,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形成创新联合体 ;从市场方面 ,主要的担忧是体育器材及风电产业链的外移 ,这会将市场需求降低50%  。体育器材国内市场有巨大潜力 ,有待于“先进复合材料体育器材强国计划”的落实 ,协助大批的体育器材企业形成“内外兼顾”的营业模式 ;我国的风电从生产到市场 ,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完全可以形成自己的强大产业生态链 。所以 ,总体上 ,碳纤维产业的安全保障有一定的基础 ,只要产业政策适当 ,4188云顶集团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

      2020年到今后3-5年 ,是中国碳纤维产业的大发展时期 。世界大国对该产业从来就有“国家及产业安全”的考量。无论疫情与否 ,从产业效益角度 ,4188云顶集团都应认真打造自主控制的产业链及生态 。另外 ,4188云顶集团产业的“国际比较优势”依然严重欠缺 ,今后3-5年 ,需要4188云顶集团苦练内功,把这个能力建设上去 。无论世界风云变幻 ,4188云顶集团依然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充满信心 。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